邮币首页        交易中心        信息披露        新闻资讯        交易指南         经纪会员        藏品名录        客户端下载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邮币资讯
藏品分析
市场分析
营销活动
名家专栏
常见问题
全国服务热线:
010-6441 2381
 
当前位置:北京邮票交易中心 >> 新闻资讯
详细内容
票证年代
2017-10-19 14:50:55 北京邮票交易中心
 

001.jpg

 

朋友老贾是位资深藏友,看到他收藏的已泛黄、林林总总的食品类等票证,那段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计划经济供应短缺的悠悠岁月便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百姓的生活几乎被各种票证套牢。八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后不久就成了家,有了城市户口,开始了凭各种票证消费的生活。买米得用粮本,实行定量供应,上面按月标注得清清楚楚。每次买完米、面、油,由售货员手工记上一笔,并加盖上私人印章。在外面国营餐馆就餐,有钱还得配粮票,这样就由不得你总在外面“奢侈”。假如到北京或上海等外地的大城市出差,还得揣上全国粮票。此时的全国粮票几乎形同于“硬通货”。不然,身处异地可谓是“寸步难行”。此外,买肉或排骨有肉票,买煤得用煤票,还有电视机票、自行车票、豆制品票、布票、肥皂票、烟票、火柴票等等。

 

 002.jpg

 

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票证通行天下,缺票生活拮据。无论何时何地,票证示人就是硬道理。普通百姓攥着有限的票证,算计着,谨小慎微地过日子。可以说,涵盖面广泛的票证影响着几代人的生活。

到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市场全面放开,经济由此大为发展,商品供应变得越来越充裕。各种票证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后甚至成了像老贾这样的收藏者眼里的稀罕之物。现在,只要掏钱,在市面上啥都买得到。商品房、私家车、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大量涌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大家日子过得越来越丰盈。我们说起当年的票证生活,年青的一代甚至觉得不可思议,难以想象。

 

 003.jpg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们那一代人对各种票证有一种割不断的情愫,也忘不了那段物力维艰的漫长岁月。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过苦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转自:太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