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我国流通使用过的货币种类是非常多的,有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贝币,经历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刀币、布币,有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霸气的五铢钱、见证了唐朝文化兼容并济盛世的开元通宝,形成了我国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而在1980年10月29日和1982年2月12日,我国邮政就发行了两组中国古代钱币题材的邮票,将我国古代各个时期流通使用的钱币搬到了方寸之上。
1980年10月29日我国发行的中国古代钱币(T65)邮票,一套8枚,选取了八种先秦货币为邮票图案。
第一枚“货贝、铜贝”,商代使用的海贝及仿海贝形铸造的铜质贝形货币,在河南省安阳出土;第二枚“空首布”,春秋时期晋国使用的铲形货币,尖肩尖足无文字,在山西省侯马出土;第三枚“‘鬲’空首布”,春秋时期东周使用的铲形货币,平肩挢足,在河南省伊川出土;第四枚“‘安邑二虸’布”,战国时期魏国在安邑地方使用的铲形货币,平首圆肩挢足;第五枚“‘齐法化’刀”,战国时期齐国在齐城地方使用的刀形货币;第六枚“‘节墨之法化’刀”,战国时期齐国在节墨地方使用的刀形货币;第七枚“‘成白’刀”,战国时期赵国使用的刀形货币;第八枚“‘共’圜钱”,战国时魏国在共地方使用的圆形货币,圆钱圆孔。
1982年2月12日我国发行的中国古代钱币(T72)邮票,同样也是一套8枚,邮票图案则选用了西周至战国时期流通使用的古钱币。
第一枚“鬼脸钱”,为战国时期楚国仿海贝形铸造的铜贝形货币,币文释法不一,俗称鬼脸钱。安徽省寿县等地出土;第二枚“‘殊’布”,为战国时期楚国使用的铲形货币,币文释法不一,俗称“殊”布,安徽省宿县等地出土;第三枚“‘下专’布”,为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的铲形货币,圆首圆肩圆足,首及两足各有一孔,俗称三孔布;第四枚“‘甘丹’布”,为战国时期赵国在甘丹地方使用的铲形货币,平首平肩尖足;第五枚“尖首刀”,为战国时期燕国使用的刀形货币,刀首较尖,故称尖首刀,在河北保定出土;第六枚“‘明’刀”,为战国时期燕国使用的刀形货币。币文释法不一,俗称“明”刀,在河北易县出土;第七枚“‘晋化’刀”,为战国时期赵国在晋阳地方使用的刀形货币,刀背平直,形制特小;第八枚“‘錺六化’方孔圜钱”,为战国时期齐国在錺地方使用的圆形货币,圜钱中有一方孔。(转自:中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