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托管作为邮币卡电子盘交易流程的初始步骤,同时也是交易场所主要的收益手段之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投资者通过托管解决了对于藏品的存储问题,存储方法更专业、存储空间则更为安全。通过这种公开征集藏品的方式,让藏家将藏品送至交易场所,通过专家鉴定,合格物品托管、合理定价公开发售等程序,最终实现邮币卡产品的挂牌交易。
以上只是官方释义的托管,那么现实中托管真的如此一帆风顺吗?有没有相应的风险和教训值得投资者警惕和吸取呢?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点供投资者参考。
1、交易场所虚报藏品通过率。
通过率是吸引托管人进行托管的因素之一,其他诸如交易场所的规模大小,预期收益值等也是投资者选择前会考虑的问题。全国各大文交所的藏品通过率都不尽相同,但也存在部分交易场所虚报抬高藏品通过率的现象。假设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文交所标示的藏品通过率与前来托管的人数将成正比,相应的,交易所会收取到更多的鉴定费和手续费,同时增加了开户数量,简直是一石三鸟的手段。由此可以看出高通过率给交易平台带来的收益不可小觑。
2、托管持仓比例或存在不合理
通常,投资者托管的藏品数量不会全数上市交易,除去拿出申购和配售的数量,一般投资者的持仓量仅为托管数量的一半。目前看来,各大交易场所的规则不同,没有统一的投资者持仓比例规定,倘若投资者持有藏品占比过小,可能会影响到托管人的收益,所以说如何制定合理的托管持仓比例,也是交易场所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3、托管藏品鉴定环节存在猫腻
在托管鉴定过程中,品相是决定藏品是否上市的因素。无论是对版票套票,还是以枚为单位的票证来说,合格与不合格有着清晰明确的判定界限。经过第三方专业机构鉴定后,不合格的藏品应该如数退还给托管人。但笔者听闻,某些交易场所存在以低于市价从托管人手中收购品相不合的藏品转而上市的做法,不禁为投资者担心。倘若真如传言那般,邮币卡电子盘线上流通的藏品品相良莠不齐,那么托管前鉴定环节的意义又何在?
4、藏品托管后不上市
笔者还注意到,某些文交所在藏品托管之后没有如期上市,遥遥无期的等待并没有给托管人带来任何收益。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疑问,托管不上市的藏品究竟去哪了?有没有囤票的可能?假设囤积数量越来越多,藏品存市的数量将越来越少,这等于无形中抬高了藏品的价格,背离了托管人的托管初衷。
托管过程的不规范,将直接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部分交易场所的“小伎俩”可能会得到短暂的收益,但绝不长久。邮币卡电子盘虽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文化产业,但既然存在于市场中,就必须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一切交易过程的规则制定必须由市场决定,而非交易所本身直接干预。若要干预,也应该朝着合理的方向干预,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倘若交易所继续不作为,只会推波助澜,任由这种托管不合理现象的发展。
近日,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被频频爆出欺诈丑闻,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互联网+产业,但监管也是与之并存的声音。以此为戒,邮币卡电子盘行业也该朝着规范合理化的道路发展,不仅仅是托管这一方面。可以预见的是,日后行业监管的力度必将逐渐增大,优胜劣汰是万物生存的准则,投机倒把的行为不会受到欢迎,切勿因小失大。(转自:文交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