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首页        交易中心        信息披露        新闻资讯        交易指南         经纪会员        藏品名录        客户端下载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邮币资讯
藏品分析
市场分析
营销活动
名家专栏
常见问题
全国服务热线:
010-6441 2381
 
当前位置:北京邮票交易中心 >> 新闻资讯
详细内容
纸币要消亡了?元芳,你怎么看?
2016-01-22 15:42:14 北京邮票交易中心
 

 

这两年貌似移动支付发展势头有点迅猛啊,刷一次银行卡,扫一下手机APP,一笔交易就可以瞬间完成。让人感觉线上线下无所不能,越来越多的人已不必因忘带钱包而苦恼,也不会因长期不用现金而窘迫。
 
001.jpg
 
有人说,纸币可能会消亡了。你认为呢?
 
002.jpg 
 
实际上这不是电子支付第一次冲击现金支付了,还记得躺在钱包里的那些卡片吗?只不过它们输入起来实在太麻烦,以至于平时我们不怎么用罢了(用网银一遍遍输入卡号密码验证码很烦有木有?刷POS还得等出单加签字慢死了有木有?)
 003.jpg
 
可是现在,习惯了一扫即可的移动支付之后,各位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碰钱包了?有多久没用现金了?
 
电子支付普及后,人们不仅对银行提现的需求下降,手中现钞的流通速度也在变慢,纸币的磨损速度也就相应减缓。有研究表明,一张人民币纸币的流通寿命平均为三年左右(票面平整度70%为回收标准),在如今电子支付愈加普及的时代,这一数字想必会有所增加。
 
2013年度国际货币事务协会(IACA)大会上也有报告承认,伴随着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的普及,几乎所有欧美国家消费者的现金使用偏好都趋于减少。其中少数国家如德国、瑞典、意大利,现金流通总额量还会以年均1%左右的速率下降。
 
从1968年美国第一次出现“信用卡的大量使用会使现金在20世纪末消亡”的预言开始,唱衰现金的声音在媒体上一直不绝于耳,然而舆论长期寄以厚望的“智能卡”却迟迟没有让“无现金社会”梦想成真。如今更高级的互联网支付正在迅速普及,这一次曾经伴随人类近千年的纸钞会真正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消亡吗?
 
货币虚拟化是自然趋势
从刀、铲、纺轮等工具到金银铜等贵金属,再到方便携带的纸钞、银行券、支票等,再到今日新兴的电子符号,货币形态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演化。但长期以来,钱币的价值一直与铸造它的贵金属密不可分——人们进行交换时,货币之所以具有购买能力,是因为其附着的特定含量贵金属与其交换商品等价。
 
直到17世纪,世界知名物理学家牛顿创造性地发现钱币的价值可以与其贵金属含量脱钩。在他看来,“可以将先令想象成只是一个词语,只不过是为了方便表示一件商品价值多重的银条,而不需要银条出现。”这个说法揭示了货币的实质意义,即公认的信用符号。教科书上曾经注明货币的本质属性是一般等价物,但它并没有说清楚的是,这个“一般”意味着公众普遍且持续地认可,而这个“物”也不一定需要拘泥于某种形式。
 
人类社会也在发展中渐渐证明了牛顿的见解。古代中国发行的纸币,只是因为其作为铜钱、银两的兑换券才被认可;金本位下的英镑、美元,也是因为其作为固定比率的黄金兑换券而在世界范围通行。可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做交易并不需要交割金属,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款机构也就渐渐学会发行超出其实际持有硬通货储备量的票据。然而钞票生产与交换毕竟要比黄金提炼与交割容易太多,以至于作为其初衷的“名义价值”反而因为流通过于普遍,戏剧性地获得了公认的“实际价值”。自1973年美国正式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后,经过短暂的金融危机,如今银行系统的储备体系中,“纸钞加贵金属”模式已经成为世界通行做法。当然,为了避免单个金融机构出于私利擅自增发货币造成市场混乱,如今绝大多数央行均垄断了所在国的货币发行权力。
 
电子支付发明后,曾经纸钞对贵金属的那套逻辑又出现在数字符号对现钞的关系上。如果人们平时不需要去存取现款,那么支付结算也可以在通讯网络中完成,有现钞作为信用背书,虚拟交易自然畅通无阻。
 
纵观货币愈发轻便化的演变历史不难看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作为交易中介的使命就已经决定了“方便”是人们对货币的头等要求。一旦安全得到保障,具体形式便不再重要,更加轻便的交易方式自然会快速推广开来。电子支付需要的仅仅是支付密码和手机、银行卡,相比于必须要用几种固定面额拼凑、找赎,还容易丢失的现钞,可谓安全与便利兼顾。
 
现钞的支柱作用撼动不易
然而历史同时也告诉我们,传统货币的彻底退出也不是那么容易。翻阅彭信威老师的《中国货币史》不难得知,纸币发明后金银铜产量一直在不断增加,人们手中总会囤积金属币以备小额花销和保值增值。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舆论中关于现金的发展与使用充斥着诸多误导性的信息,诸如“现金消亡说”,现金“低技术含量、不卫生”等传言,真正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报告却少有人关注。然而现实一再证明,尽管电子支付为许多人提供了现金交易外的新选择,在可预期的未来内,现钞仍将在人们心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并继续扮演支付结算的基础力量。
 
查阅有关现金发行和使用的全球统计数据便可发现,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现金总量每年还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增长态势。
 
来自国内外的数据告诉我们,流通纸币的数量从来没有停止增加过……
 
比如美元(以下为1994至2014每年每种面额美元现钞流通数量与总和单位:十亿美元)据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元市场流通总量从2004年的24.2亿增加至36.4亿,其中大额100面额的纸币更是膨胀了接近一倍。
 
比如欧元(以下为2010至2015每年每种面额欧元现钞流通数量与总和单位:百万欧元)按照欧洲央行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11月,欧元区流通中纸币数量从141.71亿张扩张至181.88亿张,其中50欧元面额纸币与100欧元面额纸币投放最快,分别从15.51亿、55.5亿增长到21.14亿和81.33亿。
 
再比如中国(以下为2010至2015每年市场流通人民币现金面额(MO)总和单位:亿人民币),虽然统计口径与上述两大国际货币不同,但是总量上的增长趋势依然一目了然。
 
2013年,芝加哥大学发表名为《现金支付:一项对消费者还用现金支付的过去和未来的跨国分析》的报告。作者David S.Evans和Karen Webster最后得出结论,“现钞并没有消亡,直到2022年,现钞开支都会维持继续增长的状态。即便其他支付方式成为第一选择,现金也只会是第二选择。” 所以说现钞依然定力如初!
 
根据以往货币发行经验来看,目前钞票的流通量持续增加主要受益于五大因素。
1、人口增长:世界不停增长的人口一直是现钞需求的源动力,特别是目前人口占比不断增加、经济增长较快且网络科技不甚发达的亚非拉国家,每年现金需求量增长一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经济增长和衰退:经济增长,财富创造增加,货币需求自然增长。然而也有实证调查证明,经济下行阶段消费者更偏向提取并贮存现金,以控制个人花销。
 
3、国家货币供应政策:货币政策的选择,如升降利率、增减存款准备金等都会对货币供应带来影响,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量化宽松,则货币产量自然不断加大。
 
4、钞票种类、整洁度、版式、面值等技术因素的变更:经过长期流通的破损纸币一般由银行体系进入中央银行废票处理中心集中处理,目前提高旧钞回收评判标准、宣布发行新式钞票等有助于减少市面现钞流通,变相维持着钞票的社会需求。
 
5、伪造者水平的提高:钞票伪造工艺的提高可以推动钞票设计的不断革新,也在实际意义上减少单一时代现钞的流通时间,加快新旧迭代速度,同第四种因素一样维持着社会对于新钞的需求。
 
也许你会说,电子支付相比现金支付额度优惠、安全便利太多,就这么消失不是挺好吗?
 
去年某宝因为光纤被挖断出现大规模网络故障,大量的用户无法登陆和支付,有网友调侃说“总感觉要干掉一家互联网巨头就是咔嚓一剪子的事儿,再牛的互联网公司也顶不住网线断。”
 
再想想我国那么多生活在非一线城市的人们,移动支付还没有普及到他们那里吧?中国有那么多中老年人群,他们现在相信这个东西吗?
 
再想想自己,是不是总有一些时候、一些地方,是咱用现金更方便?
 
其实从使用范围看,现钞相比电子支付能够更加普及开来。电子支付要求有发达的互联通信网路作为支撑,而世界上除了少数基础设施齐全的发达国家外并不具有这般物质条件,对于绝大多数人口尚分散在农村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铺设通信网路、普及移动终端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广大欠发达地区,便利的现钞依然是人们最好的选择。
 
而且不光是咱老百姓离不开纸币现金,世界各地的政府也都离不开。
 
发钞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本国货币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基础。印制、销毁现钞,是从根源上调节社会流动性的办法,并且目前还无可替代。而电子支付始终以人民币计价,也就是说以纸钞为代表的人民币才是它的信用背书。国家需要纸钞、电子支付也需要,所以纸钞不可能消失,懂了吧?(不要和我提欧洲无现金小国,人家早没有本国货币了好不?)
 
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势不可挡,在很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电子支付常态化也已是大势所趋。但尽管现金媒介支付在整体交易总量上占比会不断下滑,考虑到“交易总量”本身即不断增长的庞大基数,现钞绝对数量依旧十分可观,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最后小编想说,纸币也好、电子支付也好,各有各的优缺点,你想用哪个用哪个不就好了?这样的话,纸币怎么会消亡呢? (来源:中国印钞造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