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形形色色的地方交易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大宗商品(能源化工、金属、贵金属、农产品是重灾区);贵金属(金银);所谓艺术品投资。据金融部落了解到的情况,部分西部省市,还在酝酿上线类似平台。
专家认为,一些地方性交易所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一是保证金交易问题。此前针对非期货交易的保证金比例要求是不得低于20%的,这就是为什么部分机构要调整保证金比例而不关停的主因;二是类似所谓交易所的做市商制度,做市商良莠不齐;三是产品设计问题,所谓为了实体经济的融资产品而设计,但资金管控上漏洞重重,风控形同虚设,缺少必要监管。
重视风险
到2011年,散落于全国各地的交易所已超过300家,交易品种更是超过百种。交易品种不仅包括稀贵金属、艺术品、金融资产、股权,还包括农副产品、医药产品。在一些地方,就连国画、大蒜、药品、人参果、红辣椒、丝绸都成为了交易所的“主营业务”。
2011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简称“38号文”)。“38号文”中第一条高度重视各类交易场所违法交易活动蕴藏的风险是这样描述的:交易场所是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平等、透明交易机会,进行有序交易的平台,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公开性,需要依法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其中,证券和期货交易更是具有特殊的金融属性和风险属性,直接关系到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在经批准的特定交易场所,遵循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进行。目前,一些交易场所未经批准违法开展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有的交易场所管理不规范,存在严重投机和价格操纵行为;个别交易场所股东直接参与买卖,甚至发生管理人员侵吞客户资金、经营者卷款逃跑等问题。这些问题如发展蔓延下去,极易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必须及早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
金融部落创始人盛志诚认为,这一条款至今看来依旧有警示作用。交易所的交易物品,无论是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甚至是国画、大蒜、药品等,只要找到生产商(交易物品提供者),形成所谓的供应链条,再找到与之配套的贸易商、收储商,一个向公众融资的模式就产生了。这中间理论的资金需求方,是生产商和贸易商,投资产品的设计方和销售方是交易所。产品的利润来源,理论上应该是融资方的经营利润,生产企业利润=(单位售价-综合单位成本)*销售量;贸易企业利润=(单位售价-综合单位成本)*销售量。于是可以看到,生产、贸易乃至交易平台自身,都在量、价上做起了文章。而交易物品的量、价正是交易所平台容易操纵的。
严格保证金监控
盛志诚认为,通过期货公司进入正规的期货交易所交易,客户的资金会进入统一的保证金监控中心监管。对于交易所而言,能够取得资金的划转仅限于有限的条件,如按照既定规则手续费的收取划转、交割时的资金划拨等情况。没有约定情形是不能乱动客户保证金的。这一点差别是众多出问题交易所的症结所在,因为资金的随意调用,划出后无法补回,为最后可能演变为庞氏骗局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交易过程中,交易所自身按规定是绝对不得参与交易的。它的职责是保证创造公平的交易环境、清晰的交易规则、流畅的硬软件交易环境以及完备的服务体系。一些“山寨”交易所,恰恰是自己位置摆不正,将客户拉入交易之后,资金监管、交易监管的自说自话,就没打算放客户的资金回去。
正规交易所的经纪商、做市商,国家对其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比目前所有的金融行业企业都要来得严格;对类似经纪机构、做市机构的资本金风险管控,比对银行的要求还严格。而“山寨”机构招募的代理经纪机构,不可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提并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将客户拉入投资市场中去。
盛志诚建议,对于地方性交易所,可以引入严格的保证金监控机制。不能轻易让人对投资者的保证金动手;二是交易流程要透明、要有监督,不能让所谓“交易所”自说自话,无法无天;三是要让标准的期货经纪公司介入交易所的经纪业务运营。其自身完备的风控制度、执行体系、人才队伍,对于拓展庞大场外交易市场交易所需求,是力所能及的。这会得到双赢的结果:期货公司拓宽了市场,场内外市场规模增加了交易机遇,与实体企业对接的场外交易,也能真正服务实体经济。(大宗商品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