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政商参考发布了一则基层公务员的心路历程,如下:
2006年,我从省内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毕业。那个时候,就业已经非常难了,我们那个学校大部分人都在考公务员。家里人对我督促得很紧,我平时底子也不错,后来居然也考上了选调生,到了离家乡很远的乡镇工作。
之前,我并不知道乡镇机关的含义,报考的时候也根本没多想。当时就想着,只要是个公务员,总不会差的。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把当公务员作为最高理想?甚至我还觉得,乡下有好山好水好风光。然而工作两年后,我慢慢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中间沉沦过,迷失过,颓废过,终于想到了逃离。好在后来通过一次次省考、国考的历练,从乡镇考到了县区,又从县区考到了市直机关。
回过头想想刚到基层那两年,尽管会在语言上表达“不满”,但并没有强烈的失落。那时候我觉得,基层是可以奉献青春、挥洒汗水、提升自己、服务群众的地方。并且,自己还是适应很快的,心理落差并不大。刚开始那半年,并没有想着离开,想着在基层可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还是能够接受的。但一年多后,满脑子都是离开的想法。其实不仅仅是自己,同时期考到乡镇的朋友,大部分也已通过调动、遴选、考录等各种途径,到县区、市直、省直甚至中央直属机关工作了。
有时候不禁思考:我们为什么非要逃离基层?细细想来,应该是这几点原因:
一、找不到工作存在感。
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在工作中找到价值才能让人找到存在感,让人活得有意义。而基层工作的琐碎,让怀抱美好预期的我深感无力。整个镇政府养着30多个人,就我年纪最小,成天被使唤。早上起得最早,烧开水,打扫卫生,然后接听电话,通知会议,复印材料,做会议记录等等。还要完成领导布置的新闻稿和总结类的文章,全是官样文章。单位除了近几年考过来的,其他很多都是接班过来的,年龄普遍比较大,暮气沉沉,经常聚一起喝酒打牌,感受不到生机。有一次领导安排我做统计工作,我问怎么统计,他说:你估摸着填,比去年多一点,不要多太多就行!我顿时无语。在这样的环境下,就算是一腔热血和抱负,也会慢慢被消磨掉。
第二,看不到晋升希望。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管是谁,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不想碌碌无为。对于一般公务员来说,副科级已是一生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了。就拿一个基层法院来说,一百多人的法官队伍中,副科级以上也不过十来人,也都是些中层正职,而且这样的正职基本上也就失去了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上不去,下不来,后面七八十号的法官队伍中也就无人能替补上去,于是也就始终顶着股级审判员,处于中国官员算不上级别的行列中。
对于咱们省选调生,政策是本科毕业工作三年后解决副科待遇,但是选调生也是乡镇公务员,晋升空间真的很小很小。一般三年后能按时解决副科待遇算是不错了,好的话能安排个综治办副主任的职务,还有很多不能按时落实政策,甚至拖到第四年、第五年才解决副科待遇。
其实,乡镇职级能够达到的空间本身就小。有媒体报道说,截至2012年底,河南省共选调4863人,500多人走上县处级以上领导岗位。有机会成为那10%的幸运者毕竟少数,而如果到省市机关,提供的晋升空间就要大得多。
同时,随着行政体制和税收体制的改革,乡镇的职能职权空间逐渐收窄。我所在县里的处级干部,大多是从市直单位产生的,一般只有财政收入特别好的乡镇党委书记,或者财政局、民政局、教育局等大局委领导才能有机会晋升副处级。所以说,包括选调生在内的基层公务员的成长空间是非常小的。而我同时期考到省直单位的同学,目前已经有被提拔副处级的了。
三、借调真的很尴尬。
这些年,通过公务员考试到乡镇工作的大多数是大学毕业生,年轻有干劲,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所以县里和市里的单位都喜欢借调这些年轻人工作。但是,往往这些被借调的年轻人都不能正式调入到借调单位,这是政策红线,没有空编就不能进人。就算有空编,还得找关系、找领导运作才可以。往往这些编制在乡镇,但借调在上级部门的年轻人可谓名不正言不顺,即使借调部门会优待我们,但是毕竟没法获得重用提拔,而我们早已在工作上脱离乡镇,乡镇更没有理由让我们占用本已稀缺的领导岗位。我有个同事,曾借调到市纪委四年,工作很卖力,但就是调不进去。时间久了,原单位也不好回去了,不得已只好考到省会市直单位了,又重新从科员干起。
基层晋升空间狭窄,只会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所以,“考走”成为我们一致认可的“正途”。
四、生活没有另一半。
我所在乡镇的年轻人大多都是单身,成婚的里面有2/3每天是白天在乡镇,晚上回城。有的工作在比较远的乡镇的话,过的就是工作日在乡下,周末回城的“两栖”生活。这一来回,少则1个小时,多则100分钟以上,尽管如此,过“两栖生活”的他们仍然无可奈何地来回奔波。乡镇与群众联系更紧密,理应花更多时间去服务群众。但是长时间不回家,家人难免有意见;后方不稳,肯定也会影响工作。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考走”到县区或者市区去与家人团聚,解除“同城异地”的愿望更强烈。这意愿理所应当也是人伦的正常体现。
而单身的我们,实在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谈恋爱。宅在乡镇的选调生又被迫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工作和生活的互相渗透。家就在办公楼上,上班更是在办公楼里,每天都在“家班”,生活基本没有展开。正因如此,我们成为周末机动的值班员,乡镇周末有紧急工作都优先安排给我们,而我们并不想在自由的时间掺杂工作的内容。加之乡镇的商业气息和生活配套与市里甚至县区相比都显得“相形见绌”,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女孩子对我们也是望而却步。
五、与朋友同学的日渐脱离。
我们进入企业的同学在工作3-5年的时候大都已买房买车,这让我们在同学聚会时总会显得失落无比。这些老同学一方面通过车子、房子展示他们的成功,另一方面他们丰富多彩的“微信朋友圈”,更是无声传递着这种优越。而我们的视野聚焦在区里、乡镇,显得太LOW了。
专家指出,选调生和乡镇公务员可以说是目前唯一的人才反哺回流农村的体制化渠道。更值得肯定的是,他们进入乡镇农村,扎实的工作让基层逐渐焕发青春活力,越来越成为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生增量。而总想着考走的不安心态和越来越多离开的人,着实影响了原本的制度初衷和难得的制度效益。